fbpx

網站與社群連結常用的 SEO 中繼標籤


社群當道,各位有沒有發現網頁要進行分享時,都會自動帶出文章資訊與縮圖。又或者我們將連結傳送到 Skype, Line, Wechat 等等 IM 聊天室的時候,系統都能自動產生 Preview 縮圖與標題,到底是怎麼做到的?這些技巧,我們統稱 OG Tag 中繼標籤,一般來說機器人會先讀取這裡的資訊,如果都沒有設定才會對網頁進行解析。中繼標籤對於 SEO 來說是很重要的,不可忽視。

OG Tag 中繼標籤是什麼?

OG:Tag 是 Open Graph Tag 的簡稱,一開始是 Facebook 提出的規範,再網頁 HTML 標頭 <head> 中描述這個資源希望被抓取的資訊,如果有了這些資訊,機器人就不需要解析整份網頁,也能夠顯示最適合的縮圖與文字標題等等。介紹一下目前社群常用的幾種 Tag:

Facebook og:tag

Facebook og:tag 可以透過「分享偵錯工具」進行測試,確認有沒有寫錯。

Google+

Google 倒是提供一個「結構化資料查詢工具」可以檢驗 HTML 與中繼標籤。

Twitter Card

Twitter 有一個「Card Validator 工具」可以用來驗證,twitter:image:alt 的概念與 <img alt=""> 一樣,告訴搜尋引擎或機器人這圖片是什麼。

Pinterest Rich Pin

Pinterest 基本上延伸 OG:tag,但是在類別上比較複雜,上述屬於產品類別。他支援很多不同的類型,有興趣可以參考官方 Documents,當然也提供了驗證工具「Rich Pins Validator」。

Weibo Meta Tags

大陸常用的微博,我比較少用,這裡有詳盡的介紹。

LinkedIn tag

由於 LinkedIn 也可以貼文分享了,這算是比較冷門的中繼標籤。

其他好用的 SEO 中繼標籤

除了社群分享專用的 Tag 只外,順便加碼介紹幾個常用的 Meta Tag

上述就是 canonical Tag 要特別講一下,很多網頁都有帶 QueryString 參數,容易造成網址不一樣但內容一樣,這是 SEO 的致命傷。只要是同樣內容的網頁,canonical link 必須一樣,才不會被降分,網站架構設計要特別注意。

以上我建立一個樣板放在 GitHub 需要的人請自行參閱。